未未in上海|來聊聊上海的天氣

五月開始常下雨,下到九月還不停。我開始考慮買雨鞋了。

第一次到上海,是西洋情人節當天。是的,2/14,溼冷冷的。

我應該一輩子忘不了那幾天的天氣。剛來的時候天天下雨,帶兩雙鞋來的我每天都在等另一雙鞋乾。下雨就算了,還冷到不行,一進室內撲鼻而來的就是熱烘烘的暖氣。來上海之前就有人跟我提過上海很乾,但他中間省略了很長一部分的解釋:「因為上海室外很冷,所以市內吹暖氣、空氣很乾。

在永無止境的雨天後,正式進入春光明媚、後母變慈母的春天(3–4月)。溫度只有4℃時裹著大衣、戴著毛帽,沐浴在太陽底下,簡直不能再更舒服(類似開冷氣吃火鍋的那種矛盾)那段時間我去了好多地方,不過是走在上海街頭漫無目的的晃蕩都覺得好快樂。

上海的冬天有層霧濛濛的濾鏡,乍看之下實在浪漫。不過一想到是空污,就還是乖乖戴上口罩。

過了四月的春光明媚,進到五月之後,又開始進入雨季。我開始懷疑上海這地方真的適合人居住嗎?哪時候可以不下雨啊?

五到八月基本上都濕答答的。受不了衣服沒辦法晾在戶外(且總是晾不乾)的我後來和錢包妥協,將衣服拿去洗衣店洗了幾次。好貴。

進到九月,過了中秋節以後,溫度突然少了五度,本以為遙遙無期的冬天突然有點影子了。很多人說這是秋老虎,早晨醒來覺得冷,穿著長袖到公司又滿身大汗,中午吃午餐時太陽掛在天上和夏天無異。但傍晚下班一出公司大門又被冷風吹的頭疼。公司的姊姊把加濕器搬了出來,每天下午我都要去他的位子上蹭點水氣,免得我臉乾的要裂掉。

到十月時,我已經和朋友們開始每個禮拜的火鍋和涮羊肉,帶著毛帽、喝著熱湯,前些日子穿著還嫌熱的牛仔外套已經不夠擋風,內心開始盤算雙十一時要幫自己補哪些衣物和鞋子,然後長襪也別忘了。

前幾天打了視訊電話給朋友,電話另一頭的他在台北內湖。穿著短袖、吹著冷氣,戲謔地調侃我竟然戴著毛帽。我把鏡頭切過去、給他看了一眼天空。

「給你看看十四度的天空,不覺得看起來很冷嗎?」

「…我怎麼覺得看不出差別啊?」

「唉,算了,反正很冷就是了。」

都不敢承認我把毛衣都拿出來先送乾洗、圍巾掛好在椅子上隨時待命。我這人怕冷怕得要死,但就愛來這種天氣冷得要命的地方。

後記:後來我和朋友形容時說道:「十一月的上海,用一種摔下階梯的方式降溫。」自己覺得用這句話總結秋轉冬的天氣,再適合也不過了。

眼看日子進入2019的一個月。這幾天窗外又開始滴滴答答的下起了小雨。我和朋友在韓國街吃完燒肉,她提議要去超市找養樂多冰沙。

「你不冷嗎?這天氣還喝冰沙!」「就是這兒還沒冬天那麼冷的天氣把握著吃冰呀,等到進入冬天以後就吃不到兒了!」

唉呀,這對山東人來說還不算冬天呢。順帶一提,今天北京初雪了。

--

--

未未 somewhere

臺灣女孩,大學畢業後在各地闖蕩的生活紀實。目前離開上海,重新投入臺灣勞動市場,期待繼續向世界各地前進。